如果投影機應用了LED光源,那將有怎樣的優勢呢?首先LED光源的應用,可以為投影機機身小型化開闢了新的道路,由於LED光源體積小,非常適合研發更為小巧的投影機部件,使得投影產品更加便攜化;而且,LED還是真正意義上的冷光源,工作過程不會像傳統燈泡那樣產生大量的熱量,非常有利於投影產品的散熱,更容易控制雜訊;LED光源壽命長,這也就意味著投影機再不用像之前那樣頻繁更換燈泡,增加後期使用成本了。
美國能源部(DOE)下的環境保護局(EPA)所頒發的能源之星(ENERGY STAR)提出了LED固態照明燈具的驗證方式,其內容中表示若要取得其LED固態照明燈具的認證須檢附五項資料:
LED是發光二極體(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的簡稱,也被稱作發光二極管,LED是一種可以將電能轉化為光能的電子零件,並同時具備二極體的特性,也就是具備一正極一負極,LED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只有從正極通電才是會發光,故一般給予直流電時,LED會穩定地發光,但如果接上交流電,LED會呈現閃爍的型態,閃亮的頻率依據輸入交流電的頻率而定。.
大家應該要知道,LED是怕熱的,溫度越高,LED壽命越短,溫度越低,LED壽命越長。LED理想的工作溫度當然是在負5到零度之間。但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了解到LED燈珠理想的工作參數后,就盡可能的在設計燈具的時候,加強導熱,散熱的功能。反正溫度越低,LED壽命越長。
美國環境保護署(EPA)近日發佈了「能源之星」照明燈具V1.0規範的最終草案,該規範旨在取代現有的緊湊型螢光燈和整體式LED燈具規範。它還將取代「家用照明燈具」規範中針對基於GU24螢光燈的認證要求。最終草案將於2014年9月1日生效。
LED的光學效應我們今天以三原色原理來說明,白光通過棱鏡後被分解成多種顏色逐漸過渡的色譜,顏色依次為紅、橙、黃、綠、青、藍、紫,這就是可見光譜。其中人眼對紅、綠、藍(RGB)最為敏感,人的眼睛就像一個三色接收器的體系,大多數的顏色可以通過紅、綠、藍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產生。同樣絕大多數單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紅綠藍三種色光。
LED有著獨特的優勢,但LED是一種脆弱性的半導體產品,所以我們在用LED產品的時候要格外小心,現在筆者給大家總結一些LED使用注意事項,在使用的過程中請高度重視。(一)應使用直流電源供電...(二)須做好防靜電措施...(三)LED的溫度
第一部份:LED接觸者的防靜電措施
第二部份:LED使用時環境防靜電措施
第三部份:LED包裝、運輸和儲存過程中的防靜電措施
LED產業與傳統照明產業都和照明技術有很大的關係,照明技術與其他任何技術一樣,有其專有的術語。這些特殊術語及觀念被用來定義燈及燈具的特徴並將測量單位統一化。以下為一些重要的照明用語。
目前生產的藍色、綠色、藍綠色二極體,都採用GaN基藍寶石襯底,MOCVD技術生產的晶片。不過此種晶片的缺點是抗靜電能力較差,若受靜電衝擊,會產生Vf(正向壓降)升高,亮度降低以致死燈現象,所以,如何防止靜電,是藍、綠發光二極體生產及使用中最主要的問題。當晶片受到靜電擊傷,在其表面會形成黑色斑點,此黑色斑點將不會再發光,晶片受到擊傷的程度不同,其表現也不同。所以發光二極體在生產及使用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防靜電措施,並定期檢查接地電阻,這樣,才可以大幅度避免LED成品不良現象。
簡單來說,LED螢幕指的是用LED來顯示的螢幕; LED背光螢幕指的是用LED來做背光的螢幕,現在一些LCD螢幕都是用LED來做背光,具有節能、長壽、發熱小等優點。
影響LED燈泡或燈具壽命,真的只有流明維持率這個因子嗎? 基本上,LED燈具是由括調光器,電源供應器,發光二極體,光機驅動元件、散熱模組等所組成,這表示整個燈具的壽命,實際上是由數個電子模組串聯或並聯所構成,而每個電子模組都有各自的功能和可靠性水準,當任何一個模組發生問題時,都代表著LED燈具失效了,這點與傳統鎢絲燈泡大不相同,
一、 紫外線-C( UV-C )殺菌原理與知識
二、有關紫外線-C( UV-C )-消毒法
三、紫外線-C( UV-C )、氯氣、臭氧消毒方法比較
四、紫外線-C( UV-C )對各種细菌、病毒的致死劑量
五、紫外線-C( UV-C )技術對常見细菌病毒的殺菌效率
經常會碰到LED不亮的情況,封裝企業、應用企業以及使用的單位和個人,都有可能碰到,這就是行業內的人說的死燈現象。究其原因不外是兩種情況:其一,LED的漏電流過大造成PN結失效,使LED燈點不亮,這種情況一般不會影響其他的LED燈的工作;其二,LED燈的內部連接引線斷開,造成LED無電流通過而產生死燈
區別冷光源和熱光源,我們不能僅從定義上來區分。實際上我們所說的冷光源並不是指發光的過程當中不產生熱量,而是指發光的方式不是由熱能轉換為光能。白熾燈就是典型由電能轉化為熱能,再將熱能轉化為光能的過程。熱能損耗較高,發光效率低,按目前LED白光的發展趨勢來看冷光源替代熱光源的時代也為之不遠了。因此我們可以把LED看作冷光源。
LED與OLED的區別
現在LED電視機是邊界發光的LCD(液晶顯示器),它通過分佈在螢幕四周的大量發光二極體將光線由獨立導線傳送到螢幕的中央。它使螢幕變薄了,但同時也帶來了令人討厭的可視角度問題。
相反,OLED(有機發光顯示器)的螢幕是由有電流通過時能夠發光的有機材料組成。由於去除了背光,OLED螢幕的性能比其它競爭產品更為優越。
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傳播以來,消費者殺菌消毒意識迅速提高,防疫商機帶動了UVC LED系列產品的需求激增,推動全球多方力量投入研發UVC LED技術,也催生了各種各樣的產品,然而,這些產品是否都符合相關要求?
與傳統光源一樣,半導體發光二極體(LED)在工作期間也會產生熱量,其多少取決於整體的發光效率。在外加電能量作用下,電子和空穴的輻射複合發生電致發光,在P-N結附近輻射出來的光還需經過晶片(chip)本身的半導體介質和封裝介質才能抵達外界(空氣)。綜合電流注入效率、輻射發光量子效率、晶片外部光取出效率等,最終大概只有30-40%的輸入電能轉化為光能,其餘60-70%的能量主要以非輻射複合發生的點陣振動的形式轉化熱能。
LED應用 LED的應用領域非常廣,包括通訊、消費性電子、汽車、照明、信號燈等,可大體區分為背光源、照明、電子設備、顯示幕、汽車等五大領域。
一般來說, LED燈工作是否穩定,品質好壞,與燈體本身散熱至關重要,目前市場上的高亮度LED燈的散熱,常常採用自然散熱,效果並不理想。LED光源打造的LED 燈具,由LED、散熱結構、驅動器、透鏡組成,因此散熱也是一個重要的部分,如果LED不能很好散熱、它的壽命也會受影響。
照明的頻閃問題從來不是一個新的議題,從傳統照明就存在至今。但面對新的LED照明型態,頻閃問題又重新浮現,而且可能比以往更加嚴重。我們看到市面上有部分LED產品的頻閃情況,比傳統螢光燈管還嚴重許多,不免擔心長期暴露在惡劣光源底下是否會出現我們還不曉得的負面影響。